春日里的萬輪科技園,不像企業園區,更像是一所大學。河流穿園而過,兩岸綠樹蔥郁,背著雙肩包的年輕人進進出出,談笑風生。
入園一看,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每幢樓宇指引牌上的企業名字讓人“不明覺厲”;一幢樓里就有三五家準獨角獸、專精特新企業……作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萬輪130多畝的空間里,培育出了啟明醫療等6家上市公司和新三板企業,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6家,去年產值達36億元。
許多人不知道,萬輪最初是一家傳統的小輪車及配件制造企業。2006年,借著濱江高新區發展的東風,萬輪順勢而動,不建廠房建園區,為全國各地來創業的年輕人搭建創業平臺,創建了杭州市第一個大學生創業園。
“年輕人的想法很新潮。有的項目雖看不懂,但我們愿為年輕人提供機會。”萬輪科創中心董事長方樹強說。
話說得謙虛了——
和許多創業園區一樣,萬輪有“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一站式孵化服務。但與眾不同的是,萬輪有豐富的制造業經驗,這讓他們有了一雙發現優質企業的“慧眼”。
我們隨機走進園區企業“精進科技”,這是一家由夫妻倆共同創辦的企業,產品是最小進料量可達每分鐘0.001毫升的進料泵,在國內市場上處于領先水平。負責人孔桂昌說,8年前,外界很少有人注意到精進的產品時,萬輪就敞開大門,在空間幾乎是滿員的情況下,想辦法協調出53平方米的辦公室。
“后來精進在業內有了知名度,訂單多起來,研發、生產還要組裝設備,地方就明顯不夠用了。”孔桂昌說,園區走訪了解情況后,結合精進接下來的規劃,立即協調提供了1600多平方米的空間。精進目前已拿下33項知識產權,并成為精準輸送專業泵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
“我們盡可能在關鍵時刻,把服務送到點子上。”園區招商負責人劉志英說,為滿足不同企業需求,萬輪規劃多樣化的物理空間,有給初創團隊準備的辦公樓、實驗室,有可提供產品中試和小樣生產的車間,還有可以進行大規模生產的標準化廠房,每一種空間都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可能。
圖為萬輪科技園。 受訪者供圖
“創業團隊有技術有想法,到這里他們只需追尋創業夢想,其他的交給我們。”劉志英說,做企業服務必須要跟上企業的步伐,“哪怕有一個燈泡壞了,我們也會在夜里趕過去免費維修。”園區里廠房、實驗室多,萬輪投重金對消防、排污等設施做了標準化改造。
現在的萬輪,不只做服務,還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天使投資人”。目前,他們已注資1.2億元,成立創新基金,重點扶持有創業夢想和創新精神的創業團隊。管理團隊定時上門給企業做“家訪”,在了解企業需求的同時,觀察企業的發展潛力。
“看到好的項目,我們就大膽投,就當是對年輕人的鼓勵。”方樹強說,這兩年萬輪投資的多家企業走上了專精特新發展道路。
園區內的艾名醫學,是一家由三位海歸博士創立的企業。他們掌握的類器官技術,能在體外培養人類器官組織的類似物,在臨床診斷和藥物研發上有廣闊前景。公司首席運營官周軼回憶,剛起步時,公司研發資金捉襟見肘。方樹強了解情況后,派公司總經理去和創始團隊詳談,最后拍板決定投資700萬元。今年,艾名醫學不僅擴大了辦公場地,招聘了一批生物醫學的人才,還建起1100多平方米的潔凈生產車間以及實驗室,并拿到了A輪風投。“我們更有底氣了,可以挺直了腰桿去創業。”周軼說。
方樹強感慨地說,萬輪在近20年里見證了許多企業的進出,有成功上市走出園區自建大樓、廠房的;有一直堅守在此,在細分領域做到行業頭部的;也有許多人默默地離開……
的確,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賽道上,成功值得欣喜,失敗也很正常。為創業創新的夢想,提供寬松的環境、試錯的機會,新質生產力或許就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開出花朵。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