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全球海風大會上,運達智儲攜風、儲、氫一體化發展布局中取得的創新成果驚艷亮相,在共話海上風電前景的同時,更從技術維度為深遠海發展破題提供了三套行之有效的“運達方案”,吸引與會嘉賓的廣泛關注。
風電塔架智慧儲能——逐浪“零碳”深遠海
近年來,浙江、上海、廣東等多個省市相繼開展海上風電配儲探索,配置電化學儲能系統已被多個海風開發項目提上日程。在落實“雙碳”戰略的重要節點,如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性的有機統一?以寧波象山海上風電“一機一儲”項目為創新示范,運達智儲在會上展示了別出心裁的智慧儲能系統,為海上風電“脫碳”轉型提供了可供推廣的寶貴經驗。
以興建風電塔架摒棄傳統柴油發電機帶來的“噪”“氣”污染和“宕機”風險,并通過儲能監控與風機主控深度耦合設計確保整機運行安全平穩,實現新能源電力最優經濟聯動運行,在綠色“零碳”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保障項目的經濟收益。魚和熊掌皆可兼得,運達在“零碳”智儲的長遠構想勢必將為我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注入更具生機的脈動。
就地氫醇綠色消納——填補“遠程輸電”優選拼圖
受離岸距離的客觀影響,電能輸送始終是橫亙在深遠海風場面前的一道難題。目前,柔直技術雖然可以解決送出問題,但受限于工程開發難度及相應成本,暫時無法完美適配全部應用場景。為完善深遠海風場遠程輸電的優選方案,運達股份以“海上風力發電+可再生能源制氫+氫能綜合利用”為核心的創新發展模式應運而生。
據運達股份計算分析,輸電售電和制氫售氫的收益對比將會以離岸距離100km為大致分界點呈現不同趨勢:在這個界線之內,鑒于輸電成本可控,輸電售電的模式普遍占據主流。但隨著距離的逐漸增大,輸電成本節節攀升,二者開始呈現攻守易行的態勢,制氫售氫方案的收益率優勢凸顯。加之海上就地制氫的收益率要遠超陸上同期水平,經濟性上也更勝一籌。
當前,全球航運業對綠色燃料需求越來越強,相較氫能更為安全的甲醇步入運達視野。據悉,在全球各類替代燃料船舶訂單中,甲醇已超過LNG成為替代燃料船舶的首選。隨著深遠海的布局向更廣處延伸,運達智儲基于以制氫制醇就地消納的發展理念將大有可為。
挺進能源島“中樞”賽道—布局海上風電未來形態
結合我國風能資源分布情況進行剖析,無論從可用海域大小還是密度風況的角度來看,深遠海的發展潛力都相對優于近海開發。然而,優渥的自然天賦帶來的是對風機基礎、海上平臺等技術條件更為苛刻的要求。同時,輸電網絡的構建和陸地電網的升級也為深遠海風電開發帶來了不小的成本負擔。
針對當下面臨的發展瓶頸,運達智儲聯合風力場站功能建設,提出“構建一體化深海能源島作為能源提供中心,融合多場景智能儲能電站功能需求,打造深遠海能源智能補給站”的前瞻暢想,為海上風電未來形態的布局提供解題思路。
以能源島為軸心鏈接深遠海風電機組,等同于構建一座集發電、儲能及制氫消納等功能為一體的能源“樞紐”,不僅可以支撐風電機組遠程黑啟動,還會為遠海漁業、礦產開發、交通運輸等海洋經濟的其他領域提供后備能源支撐,極大拓寬了未來深遠海開發的想象空間。
以本次大會為契機,運達智儲期待與各方同仁攜手共筑風儲氫技術的未來,共同推動全球能源格局的轉型,為地球環境和人類未來構建更加清潔、可持續的能源世界凝聚合力。
(來源:運達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