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該區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緊緊抓住湖州市“中國制造2025”示范城市建設有利契機,全面深化“畝均論英雄”改革,建立涵蓋4628家企業(含個體戶)的“畝產數字地圖”,通過多維度精準分析、全方位政策施行,引導資源向高質量發展企業集聚,強勢推進落后產能淘汰,全力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改革取得初步成效。2043年,該區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列湖州市首位,2017年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增長25.28%,畝均稅收最高的企業達到152.5萬元/畝。
一、精準大普查,著力實現工業企業全覆蓋
一是規上規下全部納入。為避免因普查不全面可能給企業績效綜合評價帶來的不公平、不徹底、不平衡等問題,該區以摸清全部“工業家底”為目標,以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今年將全區所有規上和規下工業企業(含個體戶,下同)全部納入工業企業大普查和企業績效綜合評價。同時,兼顧規上服務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二是天上地下全部排查。為確保企業數據的精確性,大普查通過核實確認企業社會統一信用代碼、納稅戶號、用電戶號等重要編號信息,真實掌握其稅收實際貢獻、用電量等核心數據。對于以往最難精確掌握的企業實際用地面積,該區委托第三方利用全域無人機航拍技術,制成誤差僅20厘米的全域航拍圖,再由各鎮(開發區)干部和航拍單位工作人員一同深入實地,逐家核對,確認用地范圍和其他信息。三是網上網下全部公示。大普查信息匯總后,該區將企業基本信息、用地面積等數據采取網上微信公眾號和網下報紙、各鎮(開發區)、村以及企業五維并進的形式進行公示,并設立普查熱線,對企業反饋有異議的數據立即開展實地復核。同時,區工普辦重點對普查中反饋為關閉或拆除的企業進行實地復查,確保無遺漏、全覆蓋。
二、精準大數據,著力實現關鍵數據總集成
一是整理企業關鍵信息。大普查中重點搜集核準了涉及企業核心信息的“身份代碼”并加以整理,如對于一企多名的,合并名稱;一企多地的,合并數據;多企一地的,分攤用地等。通過整理使以往難以摸清但實際存在的企業中土地、廠房和變壓器出租等情況逐漸明晰,便于真實掌握每家企業用地、用電等情況。二是收集企業關鍵數據。區工普辦根據企業相應重要編號,迅速從財政、統計、環保、國土、電力等部門單位調取實繳稅收、增加值、用電量等多項數據,并與企業清單一一匹配,從而形成了全區工業企業大數據庫。三是合成全區工業全圖景。該區在工業企業大數據庫的基礎上,結合全域航拍成果,制成了全區“畝產數字地圖”,即畝產“工業一張圖”數字系統。通過該系統可分析和比對全區、分鎮(開發區)或分行業的平均畝均稅收等重要指標,同時還可查證某家企業航拍圖及相關信息,并可通過手機訪問。
三、精準大評價,著力實現績效導向更具體
一是突出畝均稅收核心。開展面向所有工業企業的綜合評價,并在指標設置中重點突出“畝均稅收”。如規上工業企業評價的6項指標中,畝均稅收指標權重最大達60%;又如對當年畝均稅收達到全區平均水平2倍及以上的規上企業直接列為重點發展類等;再如對規下工業企業評價中僅設畝均稅收一項指標,且以規上企業畝均稅收平均值的一半為標準,僅劃分鼓勵提升和倒逼整治兩類,其中畝均稅收低于1萬元則直接列為倒逼整治類。二是突出企業上規導向。拉開規上和規下企業的政策差別,如在綜合評價企業分類中,規下企業只能評為前述兩類,對連續三年列為倒逼整治類且提升無望的企業,依法依規予以淘汰關停,僅去年就共關停淘汰低小散企業2443家。同時,正向激勵企業升規,如對首次升級為規上的木業企業,當年增值稅稅負率達到3%的,獎勵20萬元,增值稅稅負率超過3%的部分,50%再獎勵企業。三是突出升檔降檔流動。在企業綜合評價中,該區還設置了升檔和降檔通道,促進其在不同分類間動態流動。如對湖州市“金象金牛”培育企業、獲得省級及以上研發機構的企業、年實繳稅收 5000 萬元以上貢獻較大的企業可以上浮一檔;又如對當年畝均稅收達到全區平均水平 2 倍及以上的規上企業、或當年“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湖州市“金象金牛”和南潯區“新象新牛”上榜企業,直接列為重點發展類;再如若發生安全生產事故、重大環境責任事故以及未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等的企業等則將實施降檔,若實際占有土地3年以上沒有產出的或用地面積20畝以上的規下企業直接列為倒逼整治類。
四、精準大倒逼,著力實現要素分配更高效
一是抓牢要素配置“牛鼻子”。根據企業綜合評價結果,對不同類別企業在用能、土地使用稅、用水、排污、金融和財政資金等方面實施差別化政策,促進資源要素向利用效率高、發展勢頭好的企業流動。如實施差別化用能政策,對C類和D類企業實行年度用能總量控制,按照相關規定實施差別電價、氣價;實施差別化土地使用政策,對畝均稅收在行業平均值75%以上的企業給予不同比例減免,75%以下企業不予減免;實施差別化財政政策,對C類企業按50%享受政策,對D類企業不享受政策。二是開展整治淘汰“攻堅戰”。開展“四無五違”企業整治工作,確保園區外無“四無五違”企業生存余地。根據實際,重點開展木業企業整治,2017年以來對已取得合法土地手續的,要求2018年底前必須進入規上企業庫。2018年底前進入規上企業庫,但未取得合法土地手續,其中符合兩規的,必須限期補辦土地手續;不符合兩規的,待小微園區建成后,必須入園發展;除上述情況外的木業企業一律拆除(包括入規后退庫的),去年共拆除小木業企業1585家。三是用好考核督查“指揮棒”。為深入推動“畝均論英雄”改革工作,將規上企業畝均稅收、新升規企業、擬升規企業應稅銷售收入等指標列入區對鎮(開發區)主要領導季度和年度考核。其中,規上企業畝均稅收指標按照各鎮(開發區)畝均稅收從高到低得分,末位不得分。同時,該指標還與升規企業數量掛鉤,推動各鎮(開發區)抓好企業升規工作。
五、精準大引導,著力實現企業產業快提升
一是政策扶持促提升。出臺工業強區二十六條新政策,加大對優質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豐富傳統“新象新牛”企業獎勵形式,除獎勵實物金象金牛外,給予其高管團隊資金獎勵。另一方面,新設立“稅收百強”工業企業和“規模百強”工業企業兩個大獎,對“前十強”工業企業進行集中表彰,單個企業最高可獲得300萬元獎勵。二是快建平臺促入園。為向全省2022年“園區之外無企業”目標邁進,該區全力加快小微園區建設。目前,已規劃建設小微企業園15個,面積近145萬平方米,可入駐小微企業300余家,居全市首位;目前已啟動建設7個,今年年底前可建成5個,擬入駐企業114家。同時,出臺《小微企業園區建設管理辦法(試行)》,對規劃布局、用地管理、建設管理、銷售與入園管理、運營管理、績效評價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和要求,尤其是圍繞入園辦法,對入園條件、流程和履約管理進行進一步明確。三是行業比拼促升級。一方面,開展行業內企業比拼。該區以木業行業為重點,借助工業企業大數據庫,對全區所有木業企業進一步細分為原材料加工、成品地板制造、整木家居制造和其他等四個細分行業,掌握行業平均畝均稅收等情況,并擬對處于細分行業畝均稅收平均值以下的企業開展整治淘汰,力爭到2018年年底木業規下企業出清。另一方面,開展行業間畝均稅收比對,通過“工業一張圖”系統,形象展示全區30個國民經濟行業和6大主導產業的畝均稅收情況,使全區主要行業的畝均稅收情況一目了然,為下一步精準培育發展產業提供正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