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蘇全省工程機械產業規模達4000億元左右,其中主機核心產業規模超1500億元,成為全國工程機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科技創新高地和智能制造高地,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取得積極進展,新培育10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增10家以上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
到2030年,江蘇全省工程機械產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創新能力顯著增強,質量效益明顯提升,人工智能深度應用,起重機械、路面機械等代表性產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全球領先,工程機械產業綜合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進省內龍頭企業進入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兩強、世界500強,基本建成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鏈。
據了解,《行動方案》共提出9項重點任務。
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推進省高端工程機械及核心零部件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支持工程機械及關鍵零部件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積極創建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支持整機及零部件龍頭企業牽頭組成創新聯合體。
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圍繞智能化、無人化、電動化等方向,聚焦數字液壓元件及系統、高效傳動元件及系統、高可靠控制元件及系統、工程機械專用“三電”核心零部件、基礎材料和工業軟件等領域,突破融合感知、人機交互、智能無人化調度管理、動力架構、驅動控制、能量管理、輕量化等關鍵技術,加快實現下一代整機產品和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
夯實產業技術基礎。支持省工程機械高端核心零部件標準委員會建設。鼓勵企業建立基礎工藝創新體系,建立工程機械行業基礎數據庫。圍繞工程機械高端核心零部件產業研發與應用共性需求,加快構建產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試驗檢測服務平臺、成果轉化對接平臺,提供知識產權、標準情報、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服務。
推進智改數轉網聯。組織行業龍頭企業和服務機構編制工程機械分領域智改數轉網聯實施指南,打造30家左右工程機械領域省智能制造車間和工廠,建立和完善工程機械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
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加快混合動力、氫能、純電動等新能源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加快工程機械企業綠色化改造升級,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培育30家左右省級及以上綠色工廠。大力發展再制造產業,優化完善再制造服務體系,鼓勵龍頭企業打造后市場綜合服務平臺。
提高國際化發展水平。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全球研發機構。鼓勵行業企業通過并購、股權投資等方式開展國際合作、聯合開發,支持企業在境外建立研發中心、實驗基地和全球營銷及服務體系。
加快設備更新與推廣應用。以節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產、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為重要方向,支持工程機械產業更新改造切割設備、涂裝設備、焊接設備、熱處理與表面處理設備、檢測試驗設備等各類生產(測試)設備,加快淘汰落后低效設備、超期服役老舊設備。
推進質量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完善和提高品牌管理體系,圍繞研發創新、生產制造、質量管理和營銷服務全過程,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打造工程機械行業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產業集群區域品牌。
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引導資源和創新要素向產業基礎好、發展潛力大的地區集聚,徐州以做大做強主機產品為重點方向,提升工業車輛與智能物流設備、市政環衛機械、礦業機械主機市場占有率,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工程機械之都”;常州加快發展智能化、電動化、專業化工程機械,積極發展高端液壓件、精密鑄鍛件、智能傳感器等關鍵零部件;蘇州重點發展液壓系統、傳動系統、三電及整車控制系統等高附加值系統集成,加快發展挖掘機、掘進機以及搬運設備、鉆采設備、應急救援裝備等工程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