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年底出臺4萬億投資拉動內需計劃后,今年國家又陸續推出鋼鐵、汽車、船舶、石化、紡織、輕工、有色金屬、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物流業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省發改委和省經信委分工牽頭編制了浙江省的產業轉型升級規劃,為了對接國家和省的產業振興規劃,突出杭州產業發展的特點,確定杭州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和重點,我市也制定相關產業調整和振興行動計劃。
近日,杭州市五大產業調整和振興三年行動計劃率先出爐,涉及裝備制造業、輕工業、石化產業、船舶制造業、有色金屬產業。
五大產業調整與振興行動計劃,除了與國家、省規劃相銜接,還從杭州的優勢、產業特點和產業結構出發,體現了杭州產業發展的重點和調整方向。
杭州市裝備制造業品類齊全,覆蓋了金屬制品、通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等多個領域,并涌現出了如杭氧集團、杭鍋集團、杭汽輪集團、浙江中控集團等一批大型裝備制造企業。
掐指數數,“杭州制造”的前進齒輪箱、西子奧的斯電梯、杭州平面磨床、浙富水電設備、華立電能表、錢潮變壓器……在全國都是“頂呱呱”的,其中有些產品還填補了國內空白。
如今,裝備制造業已成為杭州市的支柱產業。來自市發改委的一份數據顯示,2008年,杭州市裝備制造業工業總產值為3535.29億元,占全省的24.6%,盡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比上年增長9.3%。
“但杭州市裝備制造企業中真正能夠起到支撐和帶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骨干企業還不多,特別是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空間有待進一步拓展,企業外向度有待進一步擴大。”市發改委有關專家這樣認為。
“到2011年,杭州市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總產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裝備制造業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0家,支柱產業地位進一步確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把杭州市打造成長三角重要重大技術裝備制造基地之一。”這是《三年行動計劃》描繪的藍圖。
《三年行動計劃》還指出,杭州市將依托區域優勢,構建以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和“錢江經濟開發區—余杭經濟開發區—大江東區域(包括江東工業園區、臨江工業園區和江東市本級區塊)”工業軸線構成的“T”形裝備制造業走廊為主導、以臨安經濟開發區等其他省級開發區為骨干、各類城鎮特色工業功能區為補充的裝備制造業布局框架。
除了抓裝備制造業之外,也不放松輕工業的調整和振興。
杭州市輕工業規模較大,以食品、家電、造紙、塑料、五金、家具、印刷包裝、羽絨制品、工藝美術等重點行業為支柱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并迅速崛起了杭州娃哈哈、浙江中煙、農夫山泉等一批骨干企業。
“像娃哈哈食品、農夫山泉飲料、千島湖啤酒、九陽小家電等優勢產品也逐漸步入市場品牌。”據了解,去年杭州市規模以上輕工企業實現總產值3984.12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42.69%;實現增加值946.7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19.80%;實現出口額866.78億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8.19%。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杭州市輕工業面臨的外部環境約束加劇,比如,二元化結構現象突出,產品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亟須調整升級,自主創新能力仍需進一步提升。”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杭州市輕工業增長放緩、出口大幅下滑,作為傳統優勢產業的輕工業面臨嚴峻形勢。此外,自今年年初以來,杭州市企業成本上升明顯,企業財務費用、管理費用、人員勞動報酬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制約了主營業務收入增幅。
輕工業調整和振興三年行動規劃的發展目標是,保持總量平穩增長,力爭在三年內,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2%;出口交貨值年均增長12%;利稅總額年均增長10%。力爭到2011年,工業總產值達到5500億元;增加值達到1200億元;出口交貨值達到1200億元;利稅總額達到500億元。
同時,還將以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的推進,加快企業技術創新與應用,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集群化布局水平,培育一批名牌優勢企業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