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將如何打造制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制造強國”與“網絡強國”融合發展的中國樣板?近日,《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杭州市政府網站公布。
到2020年培育形成萬億級信息經濟產業集群
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是杭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一項重大舉措;是發揮數字經濟引領優勢,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要求;是補齊先進制造業發展短板、大力振興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
《意見》指出,杭州要堅持傳統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位一體”發展,打造“數字引領、質量為先、智造主導、創新驅動、綠色發展、服務協同”的產業體系。
比如,圍繞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突破,積極打造先進制造工業云平臺。到2020年,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萬億級信息經濟產業集群。
在新興產業方面,全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能源、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在智能安防、專用集成電路及高端通用芯片、網絡通信設備、燃氣輪機、可再生能源裝備、純電動汽車、創新藥物等領域形成若干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細分產業鏈,把杭州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智能安防研發制造基地、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設計制造基地、高端裝備研發制造基地和新藥研發創新基地。
在未來產業方面,重點布局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量子技術、增材制造、商用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和生命科學等重點前沿領域,著力提升核心技術、關鍵裝備、基礎材料和綜合集成水平。
此外,要全面實施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行動計劃,聯動推進“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大數據+”在傳統制造業領域的融合應用,不斷提升產業智能化、高端化、綠色化、服務化、國際化水平。
構建“一區、兩廊、一帶、多鎮”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未來,杭州還要著力構建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發展,城西科創大走廊、城東智造大走廊創新發展,錢塘江產業帶統籌發展,特色小鎮(園區)共享發展的“一區、兩廊、一帶、多鎮”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意見》指出,要進一步發揮濱江區在國家級創新示范區中的示范引領帶動作用,著力將富陽區江南區塊打造成市級高新產業新平臺,并推進市域西部地區產業平臺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產業培育。
項目招引方面,要強化精準招商,加大對符合全市產業布局、總投資20億元以上的先進制造業項目的土地指標和資金保障支持力度。對不符合產業定位的項目,市招商主管部門和產業主管部門可“一票否決”。
此外,要堅持集約利用,推動綠色發展。除了淘汰落后產能,騰挪發展空間,還要保障工業用地總量合理增長。全市每年新增工業用地指標占當年新增用地指標的比重不低于30%,保障重大制造業項目用地需要。到2020年底,市區工業用地總規模不低于240平方公里,占城市建設用地比重不低于25%。
全面實施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鳳凰行動”計劃
根據《意見》,杭州將積極打造大中小微企業協同融合發展的“雁陣”企業梯隊。包括,持續實施企業梯度培育計劃,每年發布杭州市制造業百強榜,對上榜企業和主要經營者給予相應激勵。此外,還將全面實施企業上市和并購重組“鳳凰行動”計劃,加大對企業股份制改制、掛牌、上市以及上市公司、掛牌企業并購重組的扶持和資助力度。
對于人才引育,《意見》則提出將實施“海外工程師”計劃,重點引進一批國際頂級海外軟件工程師、系統架構師。力爭到2020年,全市制造業領域引進培育國家級領軍人才30名、國內外頂尖設計大師30名,培育市級以上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8個,引進(含柔性引進)海外人才2500人次。
加大企業家和杭州工匠培育力度。實施新銳企業家提升行動,開展青年企業家培育計劃;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實施“杭州工匠”行動計劃。在職業院校中積極推進產學對接、產教融合,新開設緊缺人才專業,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養。
發揮政府作用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在提升服務水平,強化工作保障方面,《意見》指出,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營造全社會支持實體經濟的濃厚氛圍。
《意見》提出要繼續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簡政放權、優化服務,擴展“1+N”+X商事登記“多證合一”“證照聯辦”的領域。提升服務企業工作機制,建立市領導和企業家、高層次人才定期聯系制度,第一時間聽取企業和高層次人才聲音,解決企業和人才創業發展中的困難。
據悉,杭州將成立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局性工作,協調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等事項,指導各地開展試點示范等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