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杭州計劃三年內新引進100萬以上大學生來杭就業創業”的新聞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不少網友覺得,杭州這回要放大招了。而寧波還啟動了人才日,通過網絡云端連線百萬青年。全省各市招引人才的創新政策和舉措也接連不斷。還記得3月10日,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強調,建設與“兩個高水平”相匹配的強大人才隊伍。人才,還是人才!
有人說,浙江用得著這么多人才嗎?這得看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前景如何,地方政府是如何謀劃未來的;還要看這個地方有沒有發展的自信,在戰略謀劃中把人才放在什么位置。如果經濟發展動力很足,對前景滿懷信心,謀求的又是高質量發展,那么人才當然是多多益善。
實際上,浙江近年來尤其重視人才工作。俗話說得好,栽得梧桐樹,引來金鳳凰。試看今日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讓企業和百姓辦事方便;平安浙江建設,讓群眾安全感高;在生態環境方面,枕水江南更是妙不可言;經濟上,新經濟風生水起,創新活力充沛。從干事創業的條件看,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個東風,就是人才。舞臺已經搭建起來了,只有匹配更多高素質人才,才能更好發揮資源稟賦的潛力。
就當下而言,解讀浙江的這一波引才操作,還有特別的內涵,那就是抓住疫情之下的機遇,爭取工作主動。疫情使高校畢業生找工作難,但浙江一些地方嘗試網絡招聘、簽約,效果很好。這說明,此時更要把握好疫情帶來的“窗口期”,誰招引人才辦法多,誰就更容易贏得發展主動權。雖然身處疫情帶來的困難中,但此刻播種“人才”,定能收獲燦爛明天。
從人才的種類看,我們還要更有針對性地引才。近年來,浙江新打造了不少高能級科創大平臺,比如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阿里達摩院等等;數字經濟不僅成為浙江的“一號工程”,而且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影響愈來愈凸顯;還有,此次疫情也讓我們看到,在生命科學的基礎研究和醫療健康關鍵核心技術等領域,我們既面臨產業發展的機遇,也存在短板。這些都提醒我們,要圍繞浙江高質量發展所需招引高層次人才,大力推進“千人計劃”、領軍型團隊計劃,更好發揮重大平臺吸附效應,依托數字經濟、生命健康兩大創新高地和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打造,引進更多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
現在,浙江在發展環境和發展前景等方面“口碑”不錯,很多人才都對這片熱土心向往之。但是,人才愿意來,來了之后能否留得住,干出漂亮事業?這需要黨委、政府乃至各方招才主體深入思考。就浙企而言,須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就機關單位而言,須理順干事創業機制;從政府服務看,一座座城市須讓人才在交通、就醫、住房、教育、創業等方面感受到便捷和舒適,免除各種后顧之憂。這些看似小事,實非小事。獲得感、體驗感不佳,久而久之,人才必用腳投票。而這個綜合環境,須久久為功方能見效。可見,吸引人才遠非一引了之,還須著力做好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