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增強和優化標準供給體系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當前,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縱深推進,結構性去產能持續加力,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加速壯大,但是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于人的局面依然存在,整體處于全球價值鏈中低端的格局改變緩慢。今后的工作重點依然要繼續聚力提質增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加快綠色發展,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深化產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為高質量發展打開新局面。與此對應的標準化體系應進行結構調整,當前,迫切需要標準化工作從產業生態體系構建出發,加強綜合標準化工作。加快、加強先進標準的制訂和修訂,以高標準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提高供給體系適應需求的能力,實現供需平衡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躍升。以高標準倒逼企業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以高標準全面提升推動產業升級,實質性支撐產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轉型發展,推動產業鏈邁向中高端,深度參與價值鏈上層國際競爭。
二、產業融合發展需要標準體系不斷完善
黨的十九大指出,要 " 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當前工業化正加快從機械化、自動化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推動產業融合從信息技術在單一業務環節中的單項應用,到信息技術與業務系統的綜合集成,再到業務和發展模式的融合創新,引領一二三產業,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我國產業融合經歷了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步入了新階段,呈現出了新特性。如今,融合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振興實體經濟的主旋律,按照傳統行業分領域開展標準化工作模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的技術融合、產業變革和全球的競爭格局,迫切需要充分發揮 " 標準 +" 效應,以標準引領產業融合發展。著力于完善標準化合作機制,提升融合標準協調效率;構建政府主導制定和市場自主制定的兩級新型標準體系,增加融合標準供給;以知識工程和試驗驗證為基礎,加強標準研制質量;不斷提升標準服務模式創新,營造標準應用環境等方面成套成體系的推動標準化工作的開展。
三、產業技術創新需要標準化保駕護航
自計算機誕生以來,每隔 5 到 10 年信息技術領域就會出現顛覆性的重大技術變革,繼而引發出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密集涌現,這一特征持續至今。由于信息技術具有天然的滲透性和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是跨領域創新的最大動力。十九大報告指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技術創新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是創新技術的源頭,前瞻性、原創性的研究成果關系到產品開發、產業升級的先發和后勁。關鍵核心技術、現代工程技術和顛覆性技術的突破能力決定著企業競爭乃至國際競爭的成敗。標準化日益成為創新成果迅速擴散和轉移的重要途徑,特別是近年來,標準的共建共享和互聯互通,有力支撐和推動了技術創新,極大地激發了產業發展活力。當前,加快促進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不斷夯實創新發展的基礎。大力推動產業技術創新發展,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試點,切實發揮標準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與紐帶作用。
四、新業態、新產業需要團體標準助力快速發展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正在打破傳統的生產方式和供需模式,在世界范圍內衍生出更加開放、融合、創新的經濟生態。隨著信息技術與制造、材料、能源、生物等技術的交叉滲透日益深化,在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同時,也培育出一大批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的出現。隨著市場經濟和企業競爭發展的需要,新業態新產業催生出的技術具有發展速度快,產品變化快,技術迭代速度快等諸多特點,現行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無法滿足需要,制定靈活、市場反應速度快的團體標準就會應運而生。當前階段,迫切希望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鼓勵和積極引導下,增強市場標準有效供給,定期遴選出應用效果好,技術水平高,市場競爭強,社會影響力大的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并向社會公布,支持其在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領域內的推廣應用,使團體標準成為高水平、高質量的代名詞。
五、國際經濟競爭需要標準體系開放互通共享
當今,數字經濟正在成為經濟增長和全球產業變革的推動力,世界主要國家都在加緊對高端科技創新布局,力圖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中國產品、中國企業、中國制造標準要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必須要大力構建開放互通共享的標準體系。一方面要深入接軌國際先進標準,不斷縮小我國標準與國際先進標準之間的差距,提高增強我國中高端產品在全球市場的認可度,減少我國產品出口的技術風險。另一方面,我們要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全球性區域標準以及國際知名聯盟標準的制定活動,不斷擴大標準化工作國際的朋友圈。秉承合作共贏,互通互聯的理念,深度參與全球產業格局,提升國內外標準水平,共同樹立全球標準,推動形成標準化新格局。特別是當今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情況下,標準化的工作更應該開放,更應該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讓中國標準從技術、標準、規則的模仿者、追隨者、遵守者,轉變為趕超者、創造者、引領者,并在國際上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產業組織作用。(源自《電子質量》刊物的論文《標準化助推質量強國建設之思考》,作者:翟洪霞,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公益性知識分享,特此聲明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