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工智能世界級產業集群,上海再出新舉措。記者8月11日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為培育人工智能高水平“上海標準”,加快形成標準引領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上海市經信委聯合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制定了《關于推進上海市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明確,將支持上海市企業發揮自身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上海標準”向“國際標準”轉變,助力“中國標準”國際貢獻力與應用水平提升。到2023年,上海將基本建成具有上海特色、國內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體系,人工智能標準化各項工作全面實施,有力支撐人工智能深度賦能經濟、生活、治理領域數字化轉型,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標準化發展高地。
具體來說,要初步建立系統高效、科學合理的標準化工作機制,形成適應上海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創新發展和城市管理需求的標準體系;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20項以上,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50項以上,長三角區域統一標準3項以上,人工智能重點行業“上海標準”國際影響力和貢獻力大幅提升;培育10家左右人工智能標準化標桿企業,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先進標準化成果,人工智能標準試驗驗證能力基本建立,有效支撐上海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指導意見》從統籌人工智能標準化建設、加快重點領域標準研制兩大方面提出若干針對性舉措。
在統籌人工智能標準化建設上,系統考慮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各子體系間的協調配套關系,注重與上海智能制造、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醫療服務等相關標準體系的協調配套;加快推進長三角人工智能協同發展,圍繞一體化協同管理與服務需求,率先開展相關區域統一標準研制;重點在智能網聯汽車、醫療影像輔助診斷、視覺圖像身份識別、智能傳感器等賽道推動計量技術規范研制,開展測試評估。其中,特別提出要支持在滬單位積極申請“上海標準”標識,打響人工智能“上海品牌”。
重點領域標準研制上,聚焦基礎共性、關鍵技術、核心產業、行業應用等四大標準。
其中,基礎共性標準上,圍繞人工智能相關術語、參考架構、測試評估等基礎共性標準,強化與國際標準的對接,形成具備上海特色的區域、行業、企業智能化水平測試評估規范;關鍵技術標準上,鼓勵參與生物特征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人機交互等關鍵領域技術標準研制,重點推動人臉、聲紋、指紋等典型模態的規范化應用標準研制;核心產業標準上,圍繞支撐技術與產品、基礎軟硬件平臺、智能產品與服務等開展標準研制,以標準化搶占產業高地。
行業應用標準的研制是《指導意見》的重中之重,將開展面向數字經濟、數字治理以及數字生活領域特定環節、重點場景的人工智能標準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