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在產業鏈中的作用標準作為產業質量技術基礎,與產業鏈供應鏈緊密相連,不可割裂。完整健康的產業鏈供應鏈,必定映射有標準覆蓋完備、技術指標水平先進、上下游標準銜接有效的標準鏈。技術標準作為產業鏈供應鏈的核心環節,對于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標準能夠保證部件與整機的適配性,為提升整機產品/系統的安全、性能和質量水平提供基礎保證。二是標準能夠降低產業鏈供應鏈成本,提升產業運行效率,增強行業競爭力和效益。三是標準能夠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全產業鏈標準化促進了行業在工質替代、能效水平、產品智能化等方面的技術變革和技術進步,對行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促進向全球價值鏈高端攀升。四是標準能夠促進產業協同,產業鏈上下游配套協作,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體系,提升產業安全性、自主性和可控性。五是標準能夠提升企業質量管控能力、效率效益和創新能力。二、產業鏈標準化發展重點夯實制造業產業基礎,提高制造業產業鏈自給自足能力,補齊產業鏈“斷點”,打通發展“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成為新發展格局下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不只是經濟科技部門的事,各行業都要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構建滿足制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需求的標準體系,對支撐制造業產業基礎提升,產業鏈補強穩固具有重要意義,必須做好分析研判,找出找準工作的發力點。(一)在促進經濟循環暢通上發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的暢通無阻。經濟活動需要各種生產要素的組合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有機銜接,從而實現循環流轉。標準是產業經濟活動的基礎性技術制度,為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提供技術性依據。因此,必須強化各領域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消除經濟循環暢通的技術性壁壘。經濟循環順暢、物質產品增加、社會財富積聚、人民福祉增進和國家實力增強,會形成一個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標準作為實踐經驗的總結,標準化與產業發展相伴隨生,產業的發展、標準的提高,構成雙螺旋式上升的發展過程。如果經濟循環過程中出現堵點、斷點,循環就會受阻。從標準化的角度,必須在梳理產業鏈堵點、斷點的基礎上,查找可能存在的標準短板,及時解決設計、材料、工藝、檢測、應用等環節的標準銜接問題,增大標準的有效供給,促進穿透循環堵點,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韌性,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二)在促進自主創新上發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最本質的特征是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標準化能夠發揮大作用。科技創新形成標準,科技創新成果通過標準化方式得以廣泛傳播,從而實現快速產業化。當前,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顛覆性發展,標準研制與技術研發同步、標準制定領先于產業發展已經成為一種新常態,標準對技術創新技術路徑和新技術產業化的引領和規制力越來越強。對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進行攻關突破的同時,標準也要同步補短板,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標準攻關力度,加快制造業高端化標準制定,才能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從長遠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可控、安全可靠”。這項工作不能完全靠市場來完成,必須充分發揮科技、產業、標準化部門、行業組織的協調作用和各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加強標準、計量、專利等體系和能力建設,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系統推進,才能奏效。(三)在促進擴大內需上發力。市場資源是我國的巨大優勢,充分利用和發揮、不斷鞏固和增強這個優勢,將會形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雄厚支撐。在建設超大規模國內市場的進程中,標準能夠起到規范生產和交易秩序、消除地區間貿易壁壘的作用。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必須加快現代物流、綠色金融、社會信用、營商環境等供應鏈標準體系建設,支撐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在促進釋放內需潛力上,標準具有引導擴大居民消費、提升消費層次的作用。當前,消費品內需外需、進口出口均十分旺盛消費品的生產、流通、消費、服務都對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急需持續推進消費占品標準和質量水平提升,助推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四)在促進標準制度型開放上發力。新發展格局下的對外開放,既要持續深化商品、服務、資金、人才等要素流動型開放,又要穩步拓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效率和水平,標準化工作必須走出去,加強國際合作,與世界緊密關聯,促進增強我國出口產品和服務競爭力,培育安全、穩定、高效、有彈性、可持續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和標準鏈,推動中國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躍升。
——信息來源:學習標準化